8名,教授231人,副教授7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6.2%,还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迄今已培养了本科毕业生五万余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5000余名,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干部。目前,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有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4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MBA、EMBA等近6000名。
学校科技工作蒸蒸日上,汇集了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科研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都有较大增长。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十五”以来,申请专利142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近5年共1478篇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4年公布的SCI、EI、ISTP论文检索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为45、40和10位依托我校特色学科优势,全面参与了青藏铁路信息化建设,以及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建设中交通科研和规划项目。
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我校是国家批准的首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迄今,共培养留学生和访问学者1200余名,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的57所大学及西门子ABB等国际著名高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聘请了1000多名外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和任教,近30位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多次主办或承办了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部分本科专业可选拔优秀学生到国外联合培养学校留学,近五年有90名本科生赴比利时Group T鲁汶工学院学习。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近年来,交大学子在国际、国内的各项竞赛中频频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1996年在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200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中,我校荣获全国冠军。2002年2月,我校首次组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取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同年在北京市非数学专业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获得四个一等奖、七个二等奖十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02年12月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复赛,取得小组第一,获得全国总决赛的决赛权。2003年在第二届红河杯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我校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2004年底举行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获得全国一等奖7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32个的好成绩,此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一
学生的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我校是最早被批准具有招收文艺特长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也是具有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学生艺术团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大奖,其中交响乐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各项体育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仅羽毛球队和田径队就在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中获得十九项冠军特别是2004年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我校羽毛球队同时取得了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两个第一,是全国高校的唯一
以人为本,培育英才,是学校一贯坚持的育人理念。近年来,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根据所修学分情况可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学生在培养计划框架内有较大的选课自主权;在教学组织上,对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系列等大面积公共课实施分级教学;对确有特殊专长的学生,经过专家认定,可以制定特殊培养计划以利于专长发展;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制。在校学生可申请攻读第二专业,每年有15%左右的本科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我校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获得丰硕成果。他们的科研论文有的被中国工程院院报《中国工程科学》发表,有的被国际学术会议选中,仅2002年6月第四届国际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就有四名本科生论文被选用并收入论文集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在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的《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运输组织学》三门课程榜上有名。在北京高校中我校获奖数紧随北大、清华之后位列第三。2004年又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6本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办学实力使学校的声誉日益提高,吸引了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及有志青年踊跃报考,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北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鼓舞下,正满怀雄心壮志,传承优良传统,比肩社会进步,延续交大根植于北京创造的崇高声誉和魅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